记---热轧厂张俊 作者:热轧厂 覃铃
来过主控楼和热轧生产线的人,大多都会对这样一个人有着深刻的印象,那人身材显瘦,穿着与普通工人差不多的服饰,唯一区别是他拿着对讲机,头戴着红帽,总会走在我们的前头、中间、身后,指挥、讲解、亲自动手。沉稳的步伐,永远的在忙碌着。要问他是谁,那里的员工都会告诉你,他是热轧车间的电气主管——张俊。
术业有专攻,行行出状元!凡到热轧生产线工作或实习的人,都会跟着他学习热轧以及各种设备的原理知识。他熟记车间的每一样设备,可以准确的说出各种设备的功能、原理,装配位置等,就好比一个强大的数据库,有问必答,孜孜不倦地教导别人,更是这里所有人的老师。谈技术,他是第一。
水滴石穿!正是因为这种精神,他靠着持之以恒地学习,一步步慢慢地掌握了那些技术人员的技能,从一个小白到现在的电气主管。面对日益更新的设备与技术,没有熟练的技能和强大的理论知识是不行的。除了熟记车间的设备功能和结构,还将其他新旧设备对比,总结差异,又利用空闲时间和装配工人进行交流,将经验归纳总结。经过他总结的资料,是学徒培训学习的湫隘和技术人员参考的一线资料。论学习,他也是第一。
起早贪黑!每天早来晚走,早早来到生产车间,无论白天晚上,在车间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。别人的下班时间是在六点,可是他的下班时间,是七点或者八点,甚至九点。他其实也可以和多数人一样,按时下班。但他不会,因为他每次都会留到最后,日常加班加点,为热轧车间的工作走向正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在困难面前,他总是冲在最前面,以单位为家。论付出,他还是第一。
除了披星戴月,有什么能还能体现他的辛苦工作!这没有什么理由,只是为了站好这热轧车间的最后一班岗,做好这一天需要做的最后一件事。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的话,那就是他口中所说的:“我热爱我的工作!”
在那段艰苦的时光,挖土,填坑,扛电缆,接线,调试…可以说这个厂建立起来,他有很大的功劳。艰苦的环境,繁重的工作,还不忘与其他人互知,互学,互动。他就是一个兢兢业业、不知疲倦的劳动者,谁都看得出来,早上与晚上的交接,建厂与投产的赛跑,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对公司的忠诚、对未来美好憧憬和信仰吗!
日复一日,除了完成技术支撑的的工作,他还要安排热轧车间各个人员的工作安排,包括与中冶电工接线、安装的协调工作。尤其在五月这夏天,生产线试运行的前夕,负责诸多事项的他,每天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在工作中忙碌着。厂长下了命令,就一定得坚决地执行,即使任务加重了,但他却没有抱怨工作太多,工作太累,从而对工作懈怠。相反他觉得被委以重任,自己能够为公司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无比自豪。同时,他也这样被我们大家所需要着,所认可着,无论他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,脸上除了工作时的认真,剩下的都是洋溢着笑容。
也许这就是80后的特点,张俊没有出类拔萃的成绩,没有惊世骇俗的壮举,但凭着他一颗恪尽职守的心,做着一件件平凡的事,向我们每一个人,证明了他的存在和意义。这不仅是他对领导、对员工的一份承诺,这更是一种职业精神的坚守。
时间在他的脸上刻上了成熟,沉稳。肩膀不大,却在岁月的磨砺中日益强壮,这就是张俊,一个默默无闻不辞辛苦的男人,虽不起眼却又不可或缺。也许正是因为由于这样众多这样以厂为家的“张俊”们,必将赋予中金金属公司红红火火的六月,像大树一般,焕发出蓬勃旺盛的活力,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入广阔的市场。
也许生产线全线运行的时候,他或许可以不那么忙了吧,但他真的会“闲下来”吗?不会的!他只要一有时间一定会努力地提高自己,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,挑战全新的自我!让更好的自己培育更好的人才,做最质量的工作。他说:“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学习,学习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,恰恰我两样都喜欢!”
张俊就是用这种真诚的态度创造新的业绩,用满腔的热情奉献火红的青春。没有豪言壮语,也没有惊人创举,平凡的张俊同志用他不平凡的事迹,在电气主管这个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凯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