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时节,战鼓擂动,炼钢厂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。10月,该厂通过深入推进精益管理,钢产量较上月增长5.995%,创下单月产量新高。
在产量攀升的同时,AOD炉四大关键介质消耗全面下降。氧气、氮气、氩气、压缩空气单耗同比九月分别降低0.201%、1.292%、3.411%和11.103%,LF炉用电炉耗同比九月下降1.793%。数据背后,是各班组围绕关键点开展的一系列改进工作。
炉火通红,机器轰鸣。冶炼工序AOD班组成员聚焦气体消耗、物料消耗、炉龄管理和冶炼时间四大关键点,开展了一系列改进工作。
通过顶枪精细化使用,侧枪供气强度动态调节,实现了四大气体消耗的显著降低;物料配比优化方面,在保证钢水质量的前提下,优化加料流程,有效降低了合金消耗;严格执行中后期AOD炉炉壳测温制度,调节侧枪吹气流量和压力,使炉衬维护更加科学,炉龄同比提升1.445%;而冶炼工序标准化作业卡的推行,则将平均冶炼时间缩短了1分钟,为产量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LF炉工序围绕“精益用电”目标,通过沟通协调AOD工序提高出钢温度,同时优化精炼炉供电曲线,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消耗;实施钢包从AOD到LF精炼炉无缝衔接措施,杜绝能源空耗。
连铸工序专注优化二次水冷配水模型,提升铸坯内部质量;同时,结晶器液面控制自动浇筑技术的全面应用,使拉速稳定性大幅提高。同时,中间包寿命延长、保护渣优化等细微改进,共同助力产量突破。
为了确保设备“零故障”运行,维保团队实行了“预见性维护”新机制,在AOD炉前炉后,电工班班长黄德全和他的同事们24小时待命,为炼钢设备正常运转保驾护航,为高产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。
炼钢厂全面应用“信息化系统”,通过大数据分析,实现了对3座AOD炉炼钢过程的精准掌控,大幅提升了钢水合格率和生产效率。
“这些成绩源于对精益管理理念的坚持。”炼钢厂厂长胡中在月度总结会上表示,厂里建立了从厂部到班组的三级改善体系,岗位创新项目十月累计获奖270条,全年累计获奖580余条,形成“人人都是改善者”的良好氛围。